“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,关系人心向背,关系党的生死存亡。”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振聋发聩的判断和警示,从历史、时代和大局的高度,深刻阐明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。
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证明,加强党的作风建设,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净化、赢得历史主动的过程。这样的过程过去在进行、现在在进行、将来仍然要进行。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,就必须在长鸣的警钟声中保持历史的清醒,坚持不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,确保党在任何复杂条件下都能赢得主动、赢得未来。
在探索奋进的征程中自我淬炼
“生死存亡”四个字,字字千钧。100多年来,它始终像一个高悬的警钟,敲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程上。
从红船启航,我们党就展示出敢为人先、勇担使命,深入基层、组织群众,英勇奋斗、不怕牺牲等良好作风。大革命期间,党中央发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反腐文件《中央扩大会议通告——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》,有效净化了党员队伍。
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,深入开展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,找到了独特的井冈山道路。但是,以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为特点的“左”倾教条主义错误,导致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。正反两种结果,说明了党的思想作风和思想路线对党的生死存亡起着多大的作用。
吸取惨痛教训,在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的任务。之后,通过延安整风运动,“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,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,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”,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。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,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、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。党中央在延安卓有成效的局部执政,使抗日根据地的为政清廉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奢靡腐败形成鲜明对照,“延安作风”和“西安作风”的巨大反差让许多民主人士断言:中国的希望在延安。
党中央“进京赶考”前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“两个务必”,即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“不当李自成”,这是“进京赶考”的第一个目标。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。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,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,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探索。虽然时有趔趄,但意志一直坚定;虽然曾遭曲折,但仍然可圈可点。实践作答:“不当李自成”的目标实现了。今天,中国共产党执政已经超过75年,成为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、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、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,党在作风上自我淬炼的成效有目共睹。
中国共产党更长远的目标,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。